下载APP
  1. 首页
  2. 精品其他
  3. 剑来(1-7册)出版精校版
  4. 第125章 吾心安处打个盹

第125章 吾心安处打个盹(9/10)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人合伙谋财害命,差就要将喜聒噪诗的书生推山崖栈,若非有位心善的挑担脚夫死命拦阻,估计都等不到陈平安手,书生就那样没了,事后家族连尸骨都未必能够找到。

陈平安拦后,询问书生如何置那些车仆役,书生也是个奇人,不但给了他们该得的薪酬银,让他们拿了钱离开便是,还说记住了他们的籍,以后只要再敢为恶,让他知晓了,就要新账旧账一起清算,一个掉脑袋的死罪,不在话。书生只留了那个挑担脚夫。

然后非要改变路线,与陈平安同行,一起南

书生对笃宜一见钟。陈平安没瞎,就连曾掖都看得来。

而且书生的示好,过于蹩脚了些,没话找话,故意跟陈平安谈阔论,针砭时事,不然就是对着奇绝山诗作赋,怀不遇。

笃宜烦得很,第一次想要让陈先生收起狐人符纸,将自己收袖中,来个不见为净,耳不听不烦。

如果不是那个书生还算没丢净读书人的斯文,终究没好意思自报家门,显摆他的家世背景,笃宜都要破大骂,要书生趁早收起那一肚了。

书生显然是梅釉国世族弟,但言谈之中,来的自傲,不是弱冠之龄便中状元,而是在京城翰林院和衙门历练三年后,外放地方为官,他在一县之治理官场弊端的举措,是真心想要当个好官,得一个青天大老爷的名声。

只可惜卸任之后,别说是得一把万民伞,就只有一地的骂名。县衙属,背地里骂他迂腐,不晓得给衙门争取,光顾着给他们找罪受,地方豪绅也骂他不谙庶务,老百姓也骂他沽名钓誉,劳民伤财。

某天说到伤心,又喝多了酒,书生竟是泪盈眶,顾不得在笃宜那边假装文豪名士了。

陈平安也没有多说什么。只讲了讲自己对于清官和好官的略看法,大致讲了前者的好,后者的难

书生听了,愤懑不已,说那官场上的和光同尘,就已经要不得,若是还要同合污,那还当什么读书人,当什么官?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就该靠着真才实学,一步步位居中枢要,然后涤浊气,这才算是修治国,不然就脆别当官了,否则对不起书上的圣贤理。

陈平安笑着说也有理。没有多劝半句。

不是陈平安觉得理讲不通,或是觉得书生的想法太幼稚天真,而是这类读书人的糟心事,陈平安亲见过。

着一个国师弟衔的吴鸢,最早在龙泉担任县令时,,要说那些大姓大族,难不怕崔瀺?可就是一颗颗和颜悦,偷偷埋在衙署外,让吴鸢焦烂额,仕途不顺,最后不得不“搬”小镇,为袁、曹两姓的嫡挪窝。随着龙泉由县升郡,吴鸢当然是顺势从县令升为郡守,只是陈平安敢断言,吴鸢在大骊朝堂的形象,已经跌谷底。有背景有靠山,顺风顺一时,自然不难,可注定无法顺风顺一世,其中艰辛,有钱人也好,权贵弟也罢,一样会觉得糟心遭罪。

事实上,当年吴鸢也确实曾经对边某位京城豪族的文秘书郎说过一句肺腑之言,说清楚了请大家为文武庙书写匾额或是劳驾家族打破龙泉僵局的两者差别,香火,不单单是与朋友之间,哪怕是家族,也一样会用完的,切莫用。

若是如今的陈平安听说了此事此言,说不定就要与吴鸢坐来,好好喝顿酒,仅凭这句话,就够喝一壶好酒了。

在藕福地,陈平安见识过许多世代簪缨的官宦弟,到了地方为官,自以为得天独厚,实则不少人从风光到黯然,再到彻底沉寂,其间也会有破坏规矩的捷径而走,一时得利之后,地方官员也着鼻认了亏,只是却往往会默默反弹,对那些来自京城的官家弟,愈发抱团排斥,手腕愈发纯熟险,把他们当个傻戏耍。

所以陈平安如今忌惮那个从泥变成军中大将的苏山,却也不会小觑了姓氏尊贵,在官场起步阶段可谓得天独厚的曹枰。

笃宜气了个半死,忍了半天,忍无可忍,想要说话,却被陈平安摇制止了。

陈平安其实能够理解这位书生的困境,与他自己在书简湖的境,如一辙。

他要不要与虎谋,与本是生死之仇,本该不死不休的刘志茂,成为盟友,一起为书简湖制定规矩?不,自然省心省力;了,别的不说,自己心中就得不痛快,有些时候,夜人静,还要扪心自问,良心是不是缺斤少两了,会不会终究有一天,与顾璨一样,一步走错,步步无回,不知不觉,就变成了自己当年最不喜的那人?

陈平安尊重书生的选择。

兴许不当官了,既有状元之才,又有家族底蕴,潜心于学数十年,桃李满国,难就不是一更好的破局之法?

也是。那个好的可能,就摆在书生的前方。

可陈平安如何能多说一句,书生你错了,就该一定要为了一时一地老百姓的福泽,当一个问心有愧的读书人,庙堂上多一个好官,国家却少了一位真正的先生?其中的取舍与得失,陈平安不敢妄定论。

这些绕来绕去,兜兜转转,都是陈平安从书上书外看来的,想来的。

于是许多曾经只知是好理,却不知好在何的言语,齐先生的,阿良的,姚老的,一枚枚竹简上的,各各样的人,他们留给这个世界的理言语,也就越来越清晰,仿佛被后人拎起了线线尾,清清白白,真真切切。

有聚便有散。哪怕书生再喜笃宜,哪怕他再不在乎笃宜的冷漠疏远,可还是要返回京城,游玩纵间,终究不是读书人的正业。

离别之时,他才说了自己的家世,因为以后那个陈先生若是找他喝酒,与人问路,总得有个地址不是?

原来书生是梅釉国工尚书的嫡孙。

相逢投缘便饮酒,别离无妨再约酒,这大概就是好的江湖。

曾掖其实还是不太理解,为何陈先生愿意与这么一个酸书生耗着光是陪着书生逛了百余里冤枉路的山形胜。即便书生是一位尚书老爷的嫡孙,又如何?曾掖不觉得陈先生需要对这人间人刻意结

不值当。

【1】【2】【3】【4】【5】【6】【7】【8】【9】【1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