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楚臣
  4. 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策

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策(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时候最关键的,还是要王元逵、王孝先、李元寿能够有决心留在渭河平原及陇右死战,他们才能有以较小的代价,确保关中不落韩谦的手里。

想年前朱让、梁师雄要是听从他的建议,不计代价的在荥与武陟之间修造一条堰,怎么可能沦落到他们在外围徒有十三万援军,却要坐看荥陷为孤城最终为梁军攻陷的尴尬境遇?

至于将族之民同时从河津、河地区撤回去,也是尽可能缓和南迁族争地的矛盾,使得田卫业、赵孟吉二人能够更好的拉拢地方势力,从北面、东面遏制梁军的扩张。

到这时候梁军居天之中,四周皆藩或国,仅有五百万丁,韩谦即便有逆天之才,也再没有可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已经迁关中、河津地方的族,全撤回到太原、上党等地安置,授王孝先凤翔节度使,授王元逵渭南节度使,授李元寿陇右节度使,除封受彻侯外,地方官员皆由其自行推荐任命……”萧衣卿肃然说

,已经不是急于实施报复攻势,而是要利用好接来的禹河冰封期,尽最大可能的加关中的守御军事力量,同时也要东梁军加东岸的守御工事,而不是一味想着并无太大效果的袭扰。

萧衣卿接来要说的话,乌素大石倘若不采纳,反而会有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他请求秘议。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虽然乌素大石将渭河平原及陇右地区划分三个藩镇,由王元逵、王孝先、李元寿三守的事还没有正式实施,但乌素大石已明确令,停止蒙兀诸族南迁关中的计划,将渭河两岸整理来的上百万亩沃官田,都悉数用来招览壮作为屯营兵行耕,增王元逵、王孝先在渭河两岸的军事实力。

当然,乌素大石对梁任的愤恨,也是给予极大的同,也是耐着反复宽,却是始终不松兵颍西之事。

当然了,要这些转变,需要乌素大石住蒙兀的压力,同时也需要与朱让、徐明珍、司潭等人好沟通,不能再战略上的致命错误。

梁军战力是极,但为攻陷荥孤城,前后损失|锐也有将近两万,可见梁军并没有大到无可战胜的地步。

到这几,便能遏制住梁军快速扩张的步伐。

“萧衣卿还真是不简单呢……”

此外,萧衣卿献给乌素大石防御大梁的其他策略,此时也都由线刺探最为心的主要容,呈到韩谦的案

梁楚和议,虽然大梁对楚廷称臣并每年纳近百万缗的贡赋,但双方商贸没有断绝、保留住

此时禹河以及河淮地区的溪河都已经冰封上,预计敌军对颍西可能会发动的报复攻并没有发生。

而梁能蜀楚之所以能谈成和谈,蜀楚能以相对宽泛的条件允许梁国商贸往他们国倾销以牟利,最关键的一个原因,还是他们之前攻伐河淮的兵锋甚利,令蜀楚都受到河洛不保之后他们所将要面临的直接威胁。

萧衣卿的建议,可以说是对以往所行策略的一个大逆转。

这也是要他正式承认蒙兀短时间没有一步南夺取河洛、颍西、军江淮的可能,除了将直辖地缩回到河东、河朔、燕云三地,加对这三地的耕细植外,还要将渭河平原以及陇右划分为三个藩镇,给王元逵、王孝先、李元寿割据,以此换取他们死守藩屏的决心。

…………

乌素大石挥挥手,示意诸将吏先退到外殿等候。

现在他们转攻为守,甚至可以遣人蜀楚宣染他们在荥遭受失败的惨状,削弱蜀楚对他们的警惕,相应的,蜀楚两国便会自然而然的提对近在咫尺的梁军的警惕。

萧衣卿沉片晌,跟乌素大石说:“请殿摒退左右……”

或许明白乌素大石看似好说话的气度之不容动摇的意志,武侯梁任失魂落魄的告辞离开。

韩谦站在窗外,眺望凌云阁外大雪纷飞。

…………

东梁军将涡颍之间的民众制撤离开涡以东,在颍与涡之间形成缓冲区,同时在汴梁、武陟以南的尉氏等县以及涡两岸广筑城寨;蒙军两万多骑兵,也在禹河冰封之后,经王屋山与历山之间的轵关陉撤回浦州。

待梁任辞退走后,有些心力憔悴的乌素大石看向萧衣卿,问:“荥已失,梁军军又犀利无比,除河淮冰封之外,将不畏东翼威胁,而接来必将视野投向关中——萧卿以为唯今应计何方?”

乌素大石陷沉思。


【1】【2】【3】【4】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